2009年9月18日,由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主办,“3G应用与开发商大会”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大会以“逐梦3G赢在明天”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所副所长于蓉蓉
2009年9月18日,由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主办,“3G应用与开发商大会”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大会以“逐梦3G赢在明天”主题展开研讨。CCTIME飞象网对此次大会全程直播,以下为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所副所长于蓉蓉演讲。
于蓉蓉:我介绍的议题是“3G新业务之M2M”,从3G标准制定的一刻开始全球产业链各方一直希望3G能带来“杀手级应用”合作伙伴也探寻了很多年,最后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在3G网络时期很难找到“杀手级应用”,3G只不过因为网络带宽的提升,前面嘉宾也介绍了在音乐、游戏方面的应用,所有应用都是集中在任何任何应用的领域,如果移动通信网络可以遍布到世界各地,如果移动通信能力已经非常可靠,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能力从人与人的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呢,所以新的课题就产生就是“机器到机器的通信”。
首先讲一下我们是怎么理解M2M的应用的,最开始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但是这种通信不是天然有一个分界线,而是最终要过渡到人对机器的控制。把所有机器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结合起来,我们要增强机器对信息的智能处理,另外要把机器和人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多种的通信方式,另外把所有收集到的终端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到远端的应用控制中心,最终一定要对这个信息进行处理、挖掘达到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像余副总工讲到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是物联网发展的时代。很多权威机构对全球M2M终端的规模和趋势有很好的预测,根据BeechamResearch分析今年全球M2M终端规模为9.926万,年增长率接近70%,其中亚太地区终端数是2400多万,年增长率达到50%。在各行各业M2M终端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比如说在工业、交通、能源这些地方都有很好的增长潜力。
回到中国看看中国的M2M市场是什么样的,我们列出几大行业在发布“十一五”规划和行业规划中都提到了对M2M业务的紧迫需求,电力行业在整个国家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对电力的输配电调五大环节都要进行管理,到2010年仅电力行业M2M的终端就有3000万的需求,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业就是交通行业。其实这个行业很多体验大家都已经感受到,各种物流车辆和出租车上安有监督、调配的管理智能终端,公安部也有一个统计到2010年的时候交通行业M2M的终端有2300万,其次在智能家居、企业安防、物流对M2M都有很好的预期。
如果将行业对M2M的需求列出来进行加合,我们发现M2M市场是我们国家下一个可以达到亿级通信量的通信业务,所以它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整个M2M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这个市场有待于合作各方一起开展,M2M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与人的通信市场相比机器的通信市场是未来通信市场的蓝海。有份报告机器到机器通信是人与人通信的30倍,也说M2M是下一拨浪潮,很多国家都提出跟机器到机器的国家战略,比如美国“智慧地球”战略和欧洲“物联网”战略都有这样的法定。
我们看看中国移动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在一些行业实践M2M应用,目前截止到2009年6月底中国M2M终端数已经达到3000万,这几年年增长率超过80%,我们在31个省开通这个业务,从此中国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江西电网我们对于分布在江西全省的2万台配电电压器进行监控,另外在辽宁、上海的出租车上装了设备进行车辆管理和调度。
要完善DoCoMo端到端体系架构非常关键,比传统的移动通信要复杂很多,从右到左有面向各个行业的应用系统也有运营商运营这个业务的支撑系统,还有运营商提
最后随着M2M业务的发展,随着机器的触角渗透到万世万物的各个地方,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泛在化也是必须进行考虑的因素,在这样的体系架构中我们认为其中有几点是非常关键的,第一一定要有统一的通信协议,这个协议是整个M2M通信的基础,另外至关重要的运营平台会对整个运营起到可靠的保证,所以M2M平台是业务运营和管理的关键设备。要降低终端的成本以便整个应用大规模部署,我们要开发M2M的通信模组。
最后无线传感器是终端感知客观世界的有效手段,为什么需要一个统一的通信协议呢?在现在的M2M应用里主要局限在每个行业最深的领域里开展的M2M应用,但是每一个行业在制定相关通信协定的时候都是从自己的应用出发,所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不同的通信协议,但是不同的通信协议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就成了一个很高的门槛,不便于应用低成本、规模化的推广,所以一定要制定一个统一的通信层协议,但是要上终端在通信层的成本降到最低,为所有合作伙伴提供低成本的进入门槛,统一的通信协议怎么样保证上层应用的灵活性呢?在做这个协议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协议面向应用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我们中国移动已经设计了这套通信协议,希望通信协议可以达到上述所讲的目的。
有了标准的通信协议我们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变成通用的设备,也让终端厂家可以更快开发智能化终端,所以就把这个协议封装在标准化的通信模组上,除了内制的MW协议之外还具备很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另外还标准化了所有跟传感器的软硬件接口,使终端厂家把通信模块和各种各样传感器结合起来,生产出低成本的M2M终端,目前所有国内外主流的模组厂家都参加到开发过程中,已经有12个厂家可以支持S和GPS双重的模组,现在也有厂家跟我们合作基于TD和GPS的双重模组。
在整个体系架构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设备就是M2M的运营平台,因为运营平台才能保证信息从终端侧传输到应用平台侧,这样的应用平台核心管理能力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终端管理,为合作伙伴提供电信级的远程管理能力,可以监督运行状态精确判断故障的原因;另外对于所有合作伙伴来说中国移动可以提供托管式的服务,降低大家自建系统的平台,另外和开发中间件结合,这平台上可以封装M2M的环境,开发人员调用API就可以完成M2M的开发,最终降低开发的难度提高开发的效益。
另外平台还起到网关的作用,简化终端和通信之间的接入。协议、标准的通信化模组和开放的M2M平台是运营商可以做的,但是整个M2M的产业链光有运营商的决策是不够的,在这样的产业链当中运营商是什么角色和所有合作方之间是什么样商业模式呢?我们就提出了智能通道的模式,因为我们知道所有全球运营商都不希望自己简简单单作为通道,但是M2M面向行业的应用在应用系统一侧行业客户有很大的决定权,在两难的境地运营商怎么样发挥自己对通信网络的专业性以及把经验发挥出来和行业的各个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呢?我们就提出了智能通道的模式,所谓智能通道是指运营商提供在终端M2M以及应用平台上提供一个可靠的通信模组以及二次开发能力,通过自己对通信网络专业性的理解以及规模化运营的经验跟产业链各方合作以达到共赢的局面。这样可以和集成商达成很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另外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集成模式,将应用和通信过程封装成API提供给开发者。
最后希望这样的智能通道模式可以增加客户的黏性,主要是我们对通信网络的理解为客户提供可管理、可控制的移动通信能力,提高通信的价值。
最后来谈一谈M2M的展望,随着网络覆盖的普及人们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可以成为人和人之间通信的工具,为什么不能把网络作为物体与物体人和物体之间的通信工具呢?所谓物联网的概念在十年前美国实验室就已经提出过,但是过去十年前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商业模式各方面的限制物联网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在方方面面技术和商业的提升,使得现在物联网变成了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眼中的物联网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三大特征的网络,我们认为从独立的计算机到为人人服务的互联网到现在连接人与人、物与物之间万宁的物联网,整个信息产业在进行新的变革,我们也相信物联网一定是下一拨的浪潮。
全球各国从去年12月开始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中都提出了物联网发展战略,这一轮新浪潮的启动是以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计划以及美国政府上升到国家新一轮的类比当年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战略开始启动。在今年6月欧盟发布了在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在之后的两个月日本政府也发布了从UJapan到IJapan的转变,温总理视察无锡也提到“感知中国”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范围内提升国家战略,对于物联网的理解和下一代信息化的战略可以看到有这样的共同点,我们看到新的物联网是指融合各种信息制度突破原有互联网人与人的限制,真正实现万事万物的互联,将信息技术引领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生活的方面,不仅仅是通信基础的服务。另外未来信息产业是由信息网络向全面的感知和智能应用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和延伸。物联网和M2M之间是什么关系,物联网远大的战略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认为M2M是现阶段物联网最普遍的应用形式,比较M2M和物联网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定义方面M2M主要强调机器与机器的通信,物联网强调万事万物,将来可以植入到动物和植物体内进行感知,尤其是无线传感器的加入会让信息末梢更加发达,可以搜集更多的信息。供 现在的M2M是以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这种广域网的通信为主,M2M的应用领域现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将来物联网应用领域将会更加丰富。无论是M2M还是物联网现在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标准的体系,现在很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像一些标准化组织都在起步制定相应的标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各个标准化组织再制定通信标准的时候有很多工作是相互重叠的,怎么样发挥大家长处制定一个被各方认可的通信协议,我们前方的道路还是十分曲折的;第二个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如果没有健康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办法持续发展的,现在很多M2M应用、物联网应用主要是集聚在企业内部、行业内部,并没有面向公众的价值,所以如何突破行业壁垒,建造一个大家共赢的商业模式也是值得大家一起探讨的。
这几问题还有一个行业融合的问题,M2M的应用最直观以及发展潜力最大的应用其实是在与和行业的结合上,通信产业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都有很多的行业壁垒,首先存在需求挖掘不足的情况,因为每个行业有它自身的生产流程和制造流程,通信的人对这个流程不是很了解,而每个人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是很了解,而且也没有信任程度,所以很难使双方对等坐下来一起挖掘这里面存在的商机和需求。
第二个问题存在实施风险,企业和行业的生产要用最成熟的技术来提高效率,一个新技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对整个生产流程有很大的改变,企业的相关流程和制度都要进行相应的变更,在实施过程中就有很大的风险,企业是不是有这个创新能力愿意接受这个创新风险,这也是很大的阻碍。另外移动通信给行业提供M2M应用的时候在安全手段考虑方面还是比较简单的,现在很多行业应用都是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产业,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好合作伙伴也好在合作的时候安全是需要特别的考虑。
行业的开放性不够,移动通信产业进入很多行业内部有一些内部的利益,我们有天然的抵触心理。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手里有很多信息,这个信息在安全的控制下开放对于整个业务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发现很多政府部门信息是信息孤岛,这方面还需要进行融合和沟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行业融合其实是物联网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提出建议,我们希望所有产业链各方大家能坐在一起制定方方面面的技术标准,另外从政府来说一个健康的产业环境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物联网和通信结合的地方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扎扎实实解决的,在这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合作或者是一些项目进行很好的推动。
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关键因素,通过一些试点示范项目的方式来让大家看到M2M或者物联网能给大家带来什么,通过示范效应来进行普及,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欢迎产业链各方和我们积极合作,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谢谢大家!